无锡小程序制作开发公司

7*24小程序制作热线

177-6633-2050

您现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福利下载

电视“套娃”收费,只是“吃相”难看?

时间:2024-12-12 阅读:11次

编辑:巩霞

来源:新华社、人民网等

看电视本应是一件开心事,如今也变成烦心事。

打开电视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开机广告,紧接着,看节目还要切换不同的遥控器,点击进去就让你买五花八门的会员:电视内置会员、视频平台会员、少儿会员、体育会员、游戏会员……

一环扣一环,“套娃式”收费防不胜防。好好看个电视,咋就这么难?

不少网友调侃:“按的是遥控器,点的都是陷阱。”

 01 

专项整治力克电视“套娃”收费现象等问题

据新华社消息,21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单位,在京召开治理电视“套娃”收费和操作复杂工作动员部署会。要求今年年底前,开展试点工作和专项整治,聚焦解决“收费包多、收费主体多、收费不透明”问题,电视“套娃”收费现象得到明显改观;大力改善用户开机看电视的体验,基本实现有线电视和IPTV开机即看直播电视频道。

根据会议要求,要统筹有线电视、IPTV和互联网电视三大体系,把握好电视大屏的意识形态属性、公共服务属性和技术产业属性,攻坚克难、协调联动,下大气力解决“看电视难、看电视烦”的问题,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看电视的满意度,推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。

 02 

胡乱收费套路多

限制高清投屏、付费超前点播

齐鲁晚报今年2月3日报道,因被限制投屏(清晰度被限制在480P),一名爱奇艺平台7年“老粉”用户将爱奇艺告上法庭,北京市互联网法院随后立案。

该用户称,自己2017年成为爱奇艺会员,连续充值成为黄金VIP会员已有5年多。今年1月11日,他发现爱奇艺将黄金VIP会员投屏清晰度限制在480P,如需更高清晰度必须付费升级至更高级别会员。

2019年,在网剧《庆余年》热播之际,爱奇艺推出“付费超前点播”服务,VIP会员花费50元可在每个更新日比普通会员再多收看6集。该模式引发大量VIP会员的不满,“会员权益随意变化”“玩‘套娃式’文字游戏”……

儿童专区收费“拦路虎”、支付界面不明显

北京商报记者在走访中,有用户表示,自己在电视上看一部剧有时要开三四种会员,例如去掉广告需要会员,电视投屏也需要会员,更有甚者,开通会员后只能看有限几集节目,观看后续剧集仍要另付费。

另有家长反映,目前网络电视内儿童专区更是收费“拦路虎”,几乎所有内容或多或少需要收费。更令人担心的是,某些电视内的App会悄无声息地扣费,并未设置防止儿童误点功能,或者有明显的扫码支付界面,在无成人监管的情况下,只要儿童点击了“同意”选项,每个月电视内的App就会自动扣费。

华为超钻套餐+11App会员 一年费用3778元

8月22日,南都湾财社记者实测发现,以一台华为智慧屏自带的会员体系为例,如果根据页面上显示的会员价格购买完各家会员,数目相当惊人——其中,单会员就包括华为全屏影视会员(包含芒果全屏影视会员+TVB经典港剧)、华为视频少儿会员、极光超级影视VIP、酷喵会员。另外,在优选视频应用板块中还有奇异果、华数TV、埋堆堆、4K花园、云视听小电视等十余家视频平台会员。

尽管有组合套餐,但包含华为全屏影视会员、酷喵会员、极光超级影视VIP、华为视频少儿会员四个会员的超钻套餐,年包费就高达780元,此外需要再看别的平台(如爱奇艺、B站内容等),还需要再购买其平台会员。以华为智慧屏自带的第三方平台App为例,如果全选了这11个影视娱乐App年费会员叠加上超钻套餐,则费用高达3778元。

 03 

整治电视“套娃”收费难在哪

澎湃新闻发文,事实上,“套娃”收费、开机广告关不掉都是老问题了,相关部门多次出手,但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理。

早在2019年,江苏消保委曾对10家智能电视品牌做开机广告调查,结果显示,7个品牌有开机广告,涉嫌侵权。创维、海信、乐视和海尔的开机广告全程不可关闭。江苏消保委约谈7家电视企业,要求限时整改,否则将通过法律途径为消费者维权。

《2021年智能电视开关机广告调研报告》称,89.9%消费者家中的智能电视含有开关机广告,而72.73%的消费者对开机广告表示“一秒都不能忍”。

据北京商报报道,在业内观点看来,套娃收费问题之所以难以整治,因其并非是某个平台、某个企业违背商业道德的问题,而是整个产业逻辑已然变质,多重收费的背后,各方的利益也相互嵌套、盘根错节。

产业观察家洪仕斌指出,如今的电视销售,早已不仅是电视厂商和消费者双方之间的关系,电视品牌方、内容提供方、牌照方的利益相互交织,例如电视品牌方推出了一款电视,除了硬件之外,大部分公司还会组建自己的OTT运营公司,OTT公司和电视牌照方或视频平台进行合作,双方就会员费、服务费、广告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成。

虽然各方“有钱一起赚”,但在内容方面却又不能互通共享,例如同一部剧集,其版权既有可能属于OTT公司,也有可能在视频平台,当消费者给一方付钱之后,另一方又以版权保护为由,让用户继续交钱,最终形成套娃收费的局面。

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指出,近年来,全球电视销量下滑显著,国内市场电视产品出货异常艰难,在此背景下,电视厂商希望通过内容付费争取利润,令其“吃相”颇为难看,然而,胡乱收费最终败坏的是

无锡网站建设

行业形象,消费者更加不愿购置电视,形成恶性循环。

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,“套娃式”多重收费和不公平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,直接原因是相关方为了获取更多经济利益,缺乏相关标准和制度等也是造成问题的原因之一。

 04 

整治电视“套娃”收费该怎么做

人民网发文,治理必当“对症下药”。针对电视“套娃”收费以及开机广告不断,要积极破解其中成因。比如,对于不同的视频APP分属不同的商家、不同的APP拥有不同的影视作品版权、电视硬件制造商过于依赖渠道广告收益等,理当科学分析,统筹治理方案,在试点开展的基础上,总结经验加以完善,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。

具体看,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收费机制,破除各种隐形套路,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。不妨尝试“多合一”会员,各家APP联合让利,使消费者通过一次消费,观看多平台的视频内容。更要建立畅通的投诉渠道,保证售后服务与质量。此外,还应设置常态化的“免费区”,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、免费内容,保障电视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属性。

至于电视开机广告问题,广告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得很清楚:利用互联网发布、发送广告,不得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网络。在互联网页面以弹出等形式发布的广告,应当显著标明关闭标志,确保一键关闭。对电视机厂商而言,“硬件利润不高”不能成为让消费者承受开机广告之苦的理由。无论从法律层面,还是从情理角度,消费者都有对电视开机广告说“不”的权利。

– 阅 读 推 荐 –

“网络厕所”只是匿名吐槽?

蹭流量、博眼球、恶意炒作……如何守好直播底线?